高中语文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臣等以死守之 B.今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C.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D.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煤灰)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且知人非难也之所以知人难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①孟武伯:鲁国当政大夫孟懿子之子,“武”是他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二)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第一则材料,画线句中的“其”字,一般解释为“子女”;而在当代学者徐志刚的《论语通译》中,则将“其”解释为“父母”,将句读标点为:“父母,唯其疾之忧。”据此,分别解说画线句的不同意思。并请解读第二则材料中孟子有关“孝”的观点
第一则材料的两种理解:
                                                            
                                                            
对第二则材料的解读:
                                                                
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请关联材料中孔子有关孝的解读的第一种理解与孟子对孝的解读,结合当前生活实际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形象;③不超过15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讳 辩
韩 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饥”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或音近。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贺不进士为是        举:推荐
B.凡父母,得如曾参事:侍奉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矣止:停止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超过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用作驳斥毁谤者的论据的一组是(  )。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④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⑤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①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②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
表达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怒蛙说
日有乌,月有蛙。蛙与乌相遇,乌戏蛙曰:“若,脔肉耳。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 已矣,若无靳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呀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吾怒以示若。”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吾视若之怒,眇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其朔,日果无光。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又他日,乌遇蛙曰:“吾怒也,何如?”蛙曰:“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日之驭曰羲和,傍闻之曰:“噫,何谓威!吾疾其驱,六龙不敢稽吾辀;吾赫其燥,云不敢云,雨不敢雨,风不敢风;八土之埏,吾能赫其肤;万壑之阴,吾能秃其毛;百川之流,吾能杜其液。且彼与若敢言怒哉!若不吾信,吾怒以示若。”于是果旱暵者半载,凡天地之间病之。
他日,羲和遇乌曰:“吾怒也,何如?”乌吓然曰:“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飞廉、丰隆、屏翳者闻之,相与造羲和,诮焉曰:“ 若矜而怒邪!吾当威示若。吾三人者,嘘其气,足以幂乾坤之倪;噀吾沫,足以赭嵩华之峰;啸吾声,足以颠四海掀九州而覆之也。果尔,若乌能威!”言未既,丰隆嘘焉,屏翳噀焉,飞廉啸焉。莫昼莫夜,弥山漫谷者,亦半载。
呜呼!司造化之权而私以怒竞,民物奚罪哉!
(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望,月果无光    望:远望
B.若焉能惕我哉惕:使……恐惧
C.吾视若之怒,眇矣眇:微小
D.相与造羲和造:至,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掌权者“私以怒竞”的一组是(3分)(  )
①吾已矣,若无靳我                  ②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 
③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④吾疾其驱,六龙不敢稽吾辀 
⑤飞廉、丰隆、屏翳者闻之,相与造羲和 ⑥丰隆嘘焉, 屏翳噀焉,飞廉啸焉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寓言,乌鸦、蛙、羲和、飞廉、丰隆、屏翳这些古代传说中的自然界的主宰者,象征着当时社会上具有大小不同权势的各级封建官吏。
B.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掌权者私自用发怒来互相争胜的卑劣行径,痛斥了他们仗恃淫威“私以怒竞”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极为深重的灾难。
C.文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蛙以月食、乌以日食、羲和以干旱、丰隆以吹气、屏翳以喷沫、飞廉以啸叫的方式各自展示其发怒的情态。
D.在作者看来,那些掌管天地的权贵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互不买账,动辄竞相使怒逞威,而那些受害的民众只能逆来顺受,丝毫不敢有怪咎之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2分)
(2)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君飨都士》
《战国策》又称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通过阅读上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王安石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为本末,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有删改)
[注] ①元元:老百姓。②申鉴:作为……的借鉴。③邪:奸邪。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周知人物之情伪     周:周围
B.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兵:战乱
C.虽有文籍,委之府史委:交付
D.非有能吏以钩考钩考:查考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属于宋朝得以“享国百年”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①除苛赋,止虐刑 ②躬以简俭,为天下先 ③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 ④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 ⑤刑平而公,赏重而信 ⑥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文的写作缘于皇帝向王安石询问宋朝统治上百年且天下无事的原因,王安石在文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尽到了作为皇帝近臣的责任。
B.文章历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清明正确的内政外交政策,指出这是宋朝百年无事的根本原因。
C.文章详写了仁宗在位时的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举措及其获得的成效,意在为当朝的皇帝提供借鉴。
D.因为仁宗时刑罚公正、赏赐很重而守信用,所以皇亲国戚能守法自重;水旱灾年,偷盗财物的人能很快被捕获。

请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选自《孟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伯夷、盗跖不乱   乱:叛乱
B.而苦乎以一负二负:担负
C.数以德追祸追:补救
D.释仪的而妄发发:放箭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君主“善用人”的一项是(3分)(  )
①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②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③不轻爵禄,不易富贵 ④轻虑重事,厚诛薄罪 ⑤有赏罚,而无喜怒 ⑥发矢中的,赏罚当符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
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
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之利,莫长于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赞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孔子认为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
根据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个人修养角度谈谈儒家提出的德治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A.马之千里者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君子哉若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上》)
在孔子和孟子看来,说话要有什么讲究?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 公冶长》)
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③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尽心上》)
在孔子、孟子看来,哪些行为被认为是可耻的?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要远离羞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西郊观桃花记
[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偪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炙日。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相望也,丹轂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玩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摘自《愚庵诗文集》,有改动)
【注】 ①开士:对僧人的敬称。②温(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麻子。③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④玩:游赏。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南则桃花望     弥:满
B.里人种以桃易:改变
C.庵而西循:寻找
D.阅时谢 雕:通“凋”,凋谢

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3分)(  )
①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②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③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④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⑤恨无谢朓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⑥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走出西门大约一里左右是江枫庵,江枫庵南边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绚丽夺目。
B.朴园的主人是能诗善画的张朴,徐县令与他相与甚欢,体现出徐县令的风流雅致。
C.建造独木庵的主要木料是从太湖漂来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为独木庵。此处的桃花最为好看。
D.此城经过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没有改变,让人无限感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古代诗歌文言文16练习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 ①致命:致辞。②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③甲:盔甲,代指军队。④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  质:以人员做抵押
B.而王且见其然也诚:确实
C.我主东地,且与死生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也矫:假托

下列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古代诗歌文言文11练习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材料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