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同学对铜及某些含铜物质进行探究。

[温故如新](1)在①CuO②Cu(OH)2③CuCl2④Cu2(OH)2CO3[也可表示为CuCO3•Cu(OH)2]这4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有    (填序号));除①CuO外,其余3种物质在常温下易溶于水有    (填序号)。

(2)考古出土的春秋末期制造的青铜剑,历经2500余年,其表面且有一层薄锈,但仍寒光逼人,剑刃锋利。由此可知,青铜具有的特性有      (任写一条)。铜器表面的薄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      等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

[提出问题]除H2、CO能还原CuO外,是否还有其他气体能够还原CuO得到金属铜?怎样从含CuCl2、FeCl3的某工业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FeCl2溶液?

[查阅资料]a.通常状况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溶液;加热时,氨气能与CuO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等,可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b.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

[进行实验1](3)按图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加(通)入相关药品,后续操作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将CuO粉末装入玻璃管A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②实验时,在试管B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液体出现,该液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进行实验2](4)取适量含CuCl2、FeCl3的某工业废液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和足量      (填“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再

   (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回收得到金属铜;所得滤液中含有需要回收的FeCl2

[拓展延伸](5)已知:加热时,葡萄糖溶液与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发生反应。实验室可用CuSO4溶液等物质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具体实验过程为:在试管中加入2mL 10%NaOH溶液,滴加5% CuSO4溶液5滴(每滴溶液按0.04mL计算。两种溶液的密度均按1g/mL计算),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得混合物A。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片刻后生成红色沉淀B,检验完成。则混合物A显      (填“中性”或“碱性”);红色沉淀B是       [填“CuO”或“Cu2O”“或“Cu(OH)2”]。

来源: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长宽厚约为1cm×1cm×0.2cm),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的火焰上加热2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见表1。

表1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B中的现象

未加热

无明显现象

酒精灯加热

呈浅红色

酒精喷灯加热

呈红色

(1)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2)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

            (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街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mL)

煅烧时间/活性度/煅烧温度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2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5)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的证据是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

(6)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中的SiO2,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原因:                          

来源: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可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来源: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      (填离子符号)构成,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侯氏制碱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侯氏制碱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

                                    (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温度计、水)。

(4)如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HCO3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HCO3+H2O→H2CO3+OH

变化②:HCO3→CO32+H+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材料三、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来源: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时,应      (填写下列操作代号)。

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Ⅱ、小组中华雪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

已知: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3)仪器B中所盛试剂为                ,其作用为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                              

(5)实验前,需检查                 ;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                             

(6)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                

(7)将1.44g炭和16.0g 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Cu,理论上可生成       g CO。

Ⅲ、小组中吴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SO4

(8)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CuO和足量炭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

                       

来源: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

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2)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    

【提出猜想】

猜想Ⅰ:白色沉淀是Al(OH)3

猜想Ⅱ: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Ⅲ:白色沉淀是Al(OH)3和CuCl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    正确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                      ,第二步:                   

(2)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反应可能分步进行的实例:                                      

来源: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增氧剂可用于给鱼池增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增氧剂的增氧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该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可以表示为2Na 2CO 3•3H 2O 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较稳定,能缓慢分解,受热容易分解。

【提出问题】增氧剂真的能增氧吗?

【初次探究】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无气泡产生;加热,产生大量气泡。

【作出猜想】该兴趣小组结合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测增氧剂溶于水后生成Na 2CO 3和H 2O 2

【再次探究】该兴趣小组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另取少量增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溶液中含有H 2O 2。该操作中H 2O 2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待步骤(1)完全反应后,将所得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Na 2CO 3

【得出结论】该增氧剂的增氧原理为                   

【评价反思】该增氧剂的保存方法为                    

来源: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小组对蓝绿色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Ⅰ.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注: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过程】①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                      ,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1)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2)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可分解,分解产物有CO2、CuO、          

(4)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与酸的作用

【实验过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固体不溶解。继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的盐为      

【拓展延伸】碱式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碱式氯化铝[Al2(OH)Cl5]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已知碱式氯化铝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常见的溶剂,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鸡西市朝鲜族学校联合体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Mg能在CO 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说明Na也能在CO 2中燃烧。为了验证,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 2CO 3溶液显碱性;CaCl 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

步骤1:打开活塞,让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收集一瓶纯净的CO 2气体。

步骤2: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 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为获得纯净的CO 2,可利用装置B除去CO 2中混有的    ;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2)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    

【初步结论】Na能在CO 2中燃烧。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氢氧化钠。

(3)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二】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4)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5)请将方案2结论补充完整:             。(填化学式)

(6)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 2溶液的目的是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7)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    成立。

(8)请写出Na在CO 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3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来源: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相关实验。

(1)探究不同条件下金属铜与硫酸反应的情况如下:

组别

H 2SO 4质量分数

20%

98%

20%

98%

反应条件

常温

常温

加热

加热

反应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蓝,有气泡产生

如表④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 CuSO 4+2H 2O+X↑。X的化学式为       ;硫酸铜溶液中的阴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从上述对比实验中,你对铜与硫酸反应有什么新的认识                                        

(2)实验室欲配制40g质量分数为5%的Na 2CO 3溶液,应选择       (10mL、50mL、100mL)的量筒来量取水的体积。

(3)现有下列BaCl 2、K 2CO 3、NaOH三种溶液,请你选择一种常见试剂鉴别这三种溶液,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来源: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一:在5mL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碳酸钠溶液。

现象: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无气泡产生。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实验二:在5mL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稀盐酸。

现象: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NaCl、CO 2和H 2O;

2.盐酸不足时,产物是NaCl和NaHCO 3

【假设猜想】实验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有哪些?

猜想1:NaCl、Na 2CO 3和NaHCO 3

猜想2:                      

猜想3:NaCl

猜想4:NaCl和HCl

小明认为猜想3和4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探究】实验二结束后,将试管中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做下列三个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含    (写离子符号)

实验2

加入           溶液,无沉淀产生

猜想1不成立

实验3

加入       溶液,有    产生。

猜想2成立

【交流反思】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和产物可能都不一样。

来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甲、乙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纯碱的性质”实验中,分别做了如图1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分别倒入洁净的A、B烧杯中。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固体不溶物,上层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中的上层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哪些?

【猜想假设】一定含有NaCl,可能还含有NaOH、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Ba(OH)2、Na2SO4。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查阅资料】

①HNO3与Na2CO3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NO3═NaNO3+NaHCO3(先),NaHCO3+HNO3═NaNO3+H2O+CO2↑(后)。

②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甲组同学:

往A烧杯中逐滴滴入稀HNO3,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无色。烧杯中固体不溶物的质量,随滴入稀HNO3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写出固体不溶物质量增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       

乙组同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B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Na2CO3

继续往上述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HNO3

         

【交流反思】

乙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根据甲组同学所做实验的现象,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存在NaOH,理由是                                      (用文字叙述)。

来源:2021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能否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        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                         。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                                (填化学式)。

来源: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Ⅰ、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混合溶液用量/滴

0

0

0

1

x

1

2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产生泡沫量

很多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2)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应为    

(3)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                                                  

(4)由上述三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Ⅱ、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4

【解释与结论】

(5)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6)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      

(7)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                                                              

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