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
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
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B.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C.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