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4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23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人。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权之。轻敌者败,重敌者无成功。何者?天下未尝有百全之利也,举事而待其百全,则必有所格,是故知吾之所以胜人,而人不知其所以胜我者,天下莫能敌之。

当汉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图天下,二袁、董、吕争为强暴,而孙权、刘备又已区区于一隅,其用兵制胜,固不足以敌曹氏,然天下终于分裂,讫魏之世,而不能一。盖尝试论之。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刘备有盖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方其新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敢加兵者终其身。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 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虽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孙权者,可以计取,而不可以势破也,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难,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 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

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 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宋·苏轼《魏武帝论》,有删节)


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虽复名微众寡,地小力穷,官渡受围,濮阳战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尘之集高岳。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敛风长感,或一见尽怀。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罴之勇,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显至公,武功赫然,霸业成矣。

(唐·朱敬则《魏武帝论》,有删节)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乎计之得失         审:仔细考量

B.

则必有所              格:阻止,阻碍

C.

此用之于新 之蜀       造:拜访

D.

一见尽怀             或:有的人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则是有时而穷           盘盘 ,囷囷焉

B.

而权之 人              臣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特欲侥幸 权之不敢抗也    臣诚恐见欺 王而负赵

D.

游尘 集高岳              不知东方 既白

9.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B.

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C.

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D.

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10.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苏轼认为曹操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的一组是(    

①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②与之争于舟楫之间

③行三百里以争利                            

④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

⑤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                  

⑥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苏轼一开篇就肯定了明辨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并认为"大智者"还必须善于权衡对手。

B.

苏轼认为曹操过于重视刘备、又过于轻视孙权,因而错失统一的时机。

C.

朱敬则认为曹操在名望、实力上不占优势,又屡次战败,但最终扶持幼主,使朝廷稳定。

D.

两则选文摆事实、讲道理,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气充沛,很有说服力。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