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伦,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三 (上古的君主)“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刻。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古之君王,受到人民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说孟子和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小农经济发展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分析董中舒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中舒的思想观点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黄宗羲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由于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商品积极打入美国市场,加上爆发美元危机,1971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20亿美元。面对这种情况,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宣布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决定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此项政策一旦实施,将使西欧六国对美国出口货物的87%受到影响,美国的出口货物要缴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一倍;将使日本每年损失20亿美元。日本和西欧六国联合起来,同美国进行斗争。西欧六国坚决要求美国取消进口附加税,否则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经过西欧六国和日本的坚决斗争,美国最终取消了进口附加税。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二战”后初期西欧及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与“二战”后初期相比,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0年代初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关系。上述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地位消长的材料反映了什么规律?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民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现代化方面有何进展?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上海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60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今天世界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目前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2)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3分)分析材料四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材料五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
——《上海研究资料》材料六 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3)材料五、材料六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请分析推动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郑观应《盛世危害》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现什么趋势?(2)《马关条约》关于通商口岸有什么新规定?(3)指出三个时期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并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不断加深的。(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