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明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表演“蜡烛在水中燃烧”的魔术时,把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竖放一根蜡烛,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点燃蜡烛,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望去,会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
(1)该魔术现象要明显,最好在较 (选填“明”或“暗” ) 的环境中进行。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 (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 ) 。
(2)水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 (选填“正”或“倒” ) 立的 (选填“虚”或“实” ) 像,与实际蜡烛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和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和 两个图进行对比。
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大胆猜想,接着设计了多种验证方案。然后,李亚同学按图甲所示进行操作,她觉得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徐真同学的实验如图乙所示,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实验完毕,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并得出结论:(1)当压力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3)王峰同学在生活中还发现,当手指被质量较大的石块压住时会很疼,而被质量小的木块压住一点感觉也没有,于是他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质量的大小有关。你认为王峰的猜想合理吗?__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星在“五一”节去云龙谷游玩时捡到了一块小石头,他想通过实验来测定小石头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头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2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g;用量筒测出小石头的体积如图12丙所示,体积为_______cm3;则小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g/cm3。(3)在加工过程中,该小石头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⑴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同一 / 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同一 / 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⑵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①三次实验小宇应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同一 / 不同)高度处释放;②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则小球在 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小球速度改变越 (快 / 慢)。由此得到结论: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 。⑶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 W2 (大于 / 等于 / 小于)。⑷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⑴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⑵实验中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端移动(左/ 右),移动滑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操作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动变阻器。⑷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