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A所示。
(1)图B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 液体升温更高; 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和35℃,吸收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 (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晨晨对“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复习总结,并制作了知识小卡片,请你帮晨晨完成知识卡片的空缺内容.
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白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B的外侧应该是 ,该光最显著的特性是 ;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的(选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 光(选填“红”或“蓝”).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石蜡和冰熔化时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探究的是 的熔化规律,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会/不会)出现粘稠状,该实验中的热源是 。 (2)将装有另一种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测量工具)。 (4)实验结束后,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绘得“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所用时间为 秒。
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到实验室用器材进行了测量. 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边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 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 g; 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ρ=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