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少年游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运用了什么手法?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后面的题。鹧鸪天刘秉忠残月低檐挂玉钩,东风帘幕思如秋。梦魂不被杨花搅,池面还添翠压稠①。红叱拨,翠骅骝②。青山隐隐水悠悠。行人更在青山外,不许朝朝不上楼。注:①“稠”亦作“绸”。②红叱拨、翠骅骝:皆为马名。“梦魂不被杨花搅,池面还添翠压稠”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妙?请简要赏析。词的下阕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鹧 鸪 天赏 荷[金]蔡松年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注:①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②凌波: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意形容洛神形容洛神行走波上轻盈飘逸。词中“夜光”指的是 。“醉魂”指的是 。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和作者思想情感。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山 村 戴复古①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②山崦,山的西面。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