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之际,李克强表示,希望孔子学院坚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加深中外文化交流,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这说明①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因相互借鉴而逐渐趋同③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相信每个父母都给孩子念过这些童谣。朗朗上口的童谣,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会记得,无论熟悉与否,读起它来都透出一股浓郁的民俗韵味以及一种温情、向上的力量。材料体现了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④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说:“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色彩,“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③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