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1)材料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2)“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在英国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为确立“新政治制度”颁布了一部文献,其名称是什么?(3)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最后完成分别是在什么朝代?(6 分)(2)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3)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哪个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5)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材料二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他的这种做法对民族政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此时期形成了什么新的民族?(3)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中国的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探究。材料一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四 (1)材料一《海国图志》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序幕是什么?(2)材料三后来发展成为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依据材料四写出各历史人物领导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4分)(5)结合上述问题概括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恭亲王奕提出购买外洋船炮,认为不一二年,轮船必可成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三年后,外国轮船公司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根本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提示,列举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有哪些?材料三反映了洋务运动客观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1)材料一反映的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下列哪幅图片反映了材料一中条约签订后的中国局势( )(将字母填入括号内,2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扶清灭洋,替天行道”。但这一斗争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扶清灭洋”是指哪一次人民斗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了什么?这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5)结合材料,谈谈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