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989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然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遍备,知彼知己,然后可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①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馀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一起
B.子路拯溺者,其人之以牛拜谢
C.华元杀羊士犒劳
D.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抵挡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未“察其秋毫”的过失的一组是(  )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②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
③宋师败绩,华元虏          ④(公)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赞赏学生子贡的做法,认为他虽然失去了赏赐,但鲁国人不用再赎买自己的国人了。
B.治乱存亡在它们刚显现的时候就如同秋天的毫毛一样,治理国家的人,需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
C.弩机相差一颗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是个大的弩机,所以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部的情况。
D.斗鸡是一件小事,却最终导致国家大乱,其根本原因在于鲁昭公不能明察人心细微之处。

(1)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②宋师败绩,华元虏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煤灰)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且知人非难也之所以知人难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