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指出毛泽东诗句中红军所经历的大山、大河?(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途中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三军”最后在哪里会师?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中国近现代外交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8分)材料一: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茫然不知。——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请回答:(1)“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产业革命,”指什么?材料一中中国对“历史性大变革茫然不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 材料三:如图,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2012年2月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 (3)40年前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分) 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在亚太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事例。(1分)(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中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1分)(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哪些?(1分)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7分)【图示解析】如图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1)上图中①②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应填写的地点是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 。(2分)【图片赏析】如图,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2)以上发明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的是 (填写字母)?(1分)【史料分析】材料一: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材料二:如图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4)材料二反映了明朝中外关系史中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2分)【历史感悟】(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1分)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2) 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3)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阅读下列材料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回答: (1)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