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的危急关头,以民族大义为重,谱写了一曲曲赞歌。(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风雨兼程,最终取得胜利。什么事件标志着它的成立?(2)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西安事变”中,张、杨接受了共产党的什么主张?他们发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重要意义?(3)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取得成功,请问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材料二: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请回答:(1)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哪个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3)上述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前后期的中心和主力有什么变化?(4)我们应该从这些学生身上学习怎样的精神?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师夷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⑴ 依据材料一回答魏源在该书中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于国民共议一国法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⑵ 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材料三: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近代史研究》⑶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四: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⑷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观念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⑸ 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今棘手的问题也是海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材料一: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⑵ 与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⑶ 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 “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2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陈旭麓指出:“清朝自我封闭于世界潮流之外,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肯醒来。”⑴ 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材料二: ⑵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填出图中空白处内容。⑶ 依据当时的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⑷ 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哪三个阶段?⑸ 结合以上探究,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艰难起步有何认识?
关注热点新闻,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新闻一: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2014年11月4日报道,在两年一度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率先获得国会参议院超过半数议席,在时隔多年后再度成为参议院多数党。奥巴马也将变为“跛脚鸭”总统,给他2016年的总统大选会带来更大的压力。(1)总统竞选是政治民主的主要表现,请问是谁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当今美国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那么今天美国黑人的祖籍曾在哪个大洲?美国的黑奴制度又是在哪一事件后废除的?新闻二:2014年8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有关中日关系问题时表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914年、1894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战前突出表现为哪两国之间的矛盾?要改善当前的中日关系,你认为日本方面应该怎样做?新闻三:2014年1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乘坐专机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中国行程,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与习近平主席会面。美国白宫官员将奥巴马此次访华定位成一次“历史性事件”,称此访将把中美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水平。(3)材料中提到的“飞机”是谁最早发明的?“美国白宫官员将奥巴马此次访华定位成一次历史性事件,称此访将把中美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哪一年?奥巴马访华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对世界、对中美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