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
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獉裔獉,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獉封事獉。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
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帝位。
D“萧蔷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备受推崇和尊敬;但他为政不懂韬晦养性,因而在梁祖和明宗主政时期,备受同僚排挤。 |
B.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作文假手他人,因而出题测试,李琪才思敏捷,出语不凡。王铎钦佩不已,深表赞誉。 |
C.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
D.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互相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