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甲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二 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 (1)分析M处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M处有时风力强劲,试分析M处风力强劲主要发生的季节及成因。 (3)据图乙分析PQ铁路沿线最适宜发展的工业类型及有利的区位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建国大业》影片中,东北三省和A、B、C三省发生了许多曲折的故事。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下表是下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材料二:读《欧洲部分地区图》(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完成填图:A字母代表的国家是 ;D字母代表的国家是 (4)欧洲的瑞士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钟表业最为著名,已有500多年生产历史,拥有积加、劳力士、雷达、欧米加等享誉世界的名牌。试分析其钟表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读图“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⑴判断a、b、c三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⑵形成丙处地貌类型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易给附近地区造成什么问题?⑶乙和丁所在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农业区,其农业生产共同的主导因素及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⑷甲城与重庆相比,相近的城市区位条件有哪些?⑸丁所在省区从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地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地区,这种移民方式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分析将部分群众从南部地区移出的原因。⑹若在该地区发展特色旅游,请评价其开发条件、设计旅游线路及可能游览的内容。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P县的地形地势特征。它对P县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2)P县与南、西、北三面与临县的界线划分依据是什么?这种现状对P县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3)“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而“碳交易”,《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比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减少了CO2的排放,所减部分可以作为扩大自己的排放额。在遏止全球变暖世界浪潮中,“低碳经济”和“碳交易”悄然兴起。P县在这一新形式下可以发展什么?请说明理由。(4)若要开发水能,就要建设水库。对水库大坝选址方案的确认,你认为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信息资料?(8分)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含糖的高是优质葡萄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法国轩尼诗、中国张裕等品牌葡萄酒公司都进驻宁夏。但宁夏优质葡萄的种植管理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入冬时,要将葡萄枝桠埋入土里,进行越冬;来年春天再翻土出枝,让其发芽生长。(1)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其原因是________。(2)Q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________(高、低),说明理由。并分析宁夏葡萄种植要埋土越冬的原因。(3)试分析Q地区发展优质葡萄种植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A.旅游地理材料一 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五岳之首”、“中华寿山”、“国山”等众多称号,但泰山两次和 “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无缘。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后,泰山才正式列入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材料二 泰山登山索道图(1)简要分析泰山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重要意义。(2)读图可以看出,泰山上修建了登山索道,方便了游客。然而这一工程引发了诸多争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B.自然灾害与防治凌汛是指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图示意黄河某河段水系分布。(1)读图分析图示河段容易发生凌汛灾害的原因。(2)提出防御凌汛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C.环境保护材料一 2010年3月21日至22日,一次强沙尘天气侵扰我国,使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偏北地区、甘肃中西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西部偏北、南疆盆地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强沙尘暴。材料二 图为“2010年3月21日至22日全国沙尘落区示意图”。(1)根据材料二,概述沙尘落区空间分布及其强度分布特点。(2)简述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