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负责监督中央的官员),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负责监督地方的官员)”。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
《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 )
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 )
科举制自隋朝实行至清末(1905年)废除,历经一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