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小张的父母因为所在单位改制而先后下岗,共获得一次性相关补偿10万元。下岗后在外企做临时工的妈妈提议用这笔钱投资股票。在小区做保安的爸爸则建议买国债,长年患病的爷爷认为应为全家买人身保险,而正在上高一的小张则请求家里把这笔前存银行定期,以便为自己将来上大学做好资金准备。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和小张家的实际情况,拟定一份家庭理财方案,并说明理由。
我国南方某药业集团确立的经营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本着这一经营理念,该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我国药业的领先水平。结合材料,说明该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能够一直领先?
某校高一(5)班同学围绕"中学生消费面面观",组织了一次综合探究,通过采访,他们收集到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对消费的不同见解。甲同学说:"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乙同学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在活动中,他们还了解到,如今城市有一群年轻人,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收入月月光"的生活,虽然这群人有着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可也因为生活无计划、消费超能力,而不得不做起"月光公子""月光公主"。(1)对于甲、乙两位同学的消费观念,结合个人的实际,你更推崇哪种消费理念?并阐明理由。(2)面对国情与实际,你认为"月光公子""月光公主"要想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情境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提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情境三: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筹办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下列是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创意。(3)结合图表,从认识论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本题22分)
某班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下列表格,让同学们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