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容易
  • 浏览 11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
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遂成风俗,乃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 《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东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①引预:引荐。②参厕:参与;置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解文属:写作
B.流宕忘反:返回
C.何能务赞:赞扬
D.自非怀经抱质自非:如果不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此事业,谔之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B.朝闻死围之不继,吾还也
C.谔又时文体尚轻薄樊哙侧其盾
D.子孙辄嫁卖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谔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时也很看重李谔,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B.文帝即位后,李谔多次上书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文帝或“纳之”或“览而嘉之”都能从谏如流。
C.李谔认为文风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下面纷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到了江东齐、梁二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点。
D.隋文帝为了端正文风,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并处分了一位因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员极大的震动。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上 书 曰 臣 闻 古 先 哲 王 之 化 人 也 必 变 其 视 听 防 其 嗜 欲 塞 其 邪 放 之 心 示 以 淳 和 之 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2)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