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打造“幸福厦门”,把发展过程变成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到2015年,要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目标。提出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人居、平安和文明方面应实现的量化指标,引导干部把富民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最过硬的政绩。请谈谈“引导干部把富民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最过硬的政绩”所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论上的成熟对发展党的事业有何重要作用。
收入与分配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东省GDP和财政收支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注:民生事业主要包括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等。(1)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材料二:2014年前三季度,我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12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73元,增长ll.8%。(2)说明材料二中居民收入增长对促进收人分配公平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曾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与发展共存的历史。尽管包括强烈地震、暴风橫行、疾病肆虐等许多灾难已经过去百年之久,它们给我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依然在隐隐作痛。尽管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人类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然而,人类正是在灾难面前和与灾难的搏斗中,不断地步入更高的文明时代——因为地震,我们不断发明更好和更先进的预测和预报仪器;因为瘟疫,我们发明了一种又一种的疫苗和新药。我们深信,无论怎样的灾难,都不能令人类退缩。灾难只能令我们思考,赋予我们更高级的头脑和更坚强的毅力。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新的文明。(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类尚不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的原因。(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