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先 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 句末“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一句既渲染了环境的 ,又将“荧荧”比作 ,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①[唐]薛稷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②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③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注:①“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②咸阳:即都城长安。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 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据《史记》记载: 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诗人说“日暮忧思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都有哪些忧思?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注: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2)诗中的人和物都满怀“春”的憧憬,请概括颔联和颈联中体现这一憧憬的细节。(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感 遇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诗中塑造了兰、桂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题目。泊自沙渡真山民①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