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2)“秦王”能够“扫六合”的条件有哪些?(3)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 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七庙隳”的根本原因。
(贵州黔西南州卷)(2015·贵州黔西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材料二 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回答: (1)材料一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远征途中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会议确立了以谁为党中央的领导?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长征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材料二是党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方面上来的战略决策? (5)结合红军远征途中重要会议和材料二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归纳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
八年级某班以“探寻中国的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探究。材料一:(探索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二:(独立解放之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三:(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2)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让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了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王学东 材料二 巴黎公社是一次悲壮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就一条,就是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同学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程度。……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做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开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耕 材料三 公元1917年11月7日,晚上9时40分,起义前线指挥部下达命令,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52毫米口径的空包弹被推入炮膛,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攻打冬宫的信号发出了。听到炮声,士兵、工人赤卫队潮水般地冲进冬宫。 ——摘自《正道沧桑》 材料四 1927年,中共发动的城市武装起义屡遭失败,想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大城市中,通过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革命力量更容易在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带生存下来。毛泽东等决心另辟新路。 ——摘自《正道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部经典著作的赞誉?这一经典著作的作者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3)材料三的描述与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和首先爆发的城市。 (4)举出一例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在城市发动的武装起义名称。材料四所提毛泽东另辟的中国革命“新路”是什么? (5)从上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谈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浙江丽水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风华正茂 立志报国】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之间占据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这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