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 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民主政治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据此回答: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充分的舆论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将这些理念变成现实。(1)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简要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客观条件。孙中山将在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他说:“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颠覆君主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3)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
【材料一】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材料二 政治漫画,图中两导弹分别指代美国和苏联,导弹下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两国讨论的结果推动了什么组织的建立?(3)“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新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图3 清朝军机处内景(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材料二:(图4)(图 5 )(图4文字: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名誉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图5体现了最重要原则是什么?(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以图示5这个国家的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它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