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改革家商鞅提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在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并归纳两次改革的相同历史意义。(2)对20世纪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有人评价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不对?请结合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3)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某文件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的爆发到1688年的结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反复斗争,推翻了封建制度。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又一重大胜利。(1)材料一中的文件是由哪个机构通过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份文件?通过该文件,英国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实行与英国类似的政治制度,请你列举两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中“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是指什么事件?(2)材料一中“改革日本的土地”具体的措施是什么?这次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各2分)(3)根据材料二,日本以什么态度对待外来文化?(4)今天的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对比日本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可以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见下图)。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间碑,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的主要原因?(2)如何理解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3)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的是哪位航海家?(2分)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航线,有人歌颂,有人谴责。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4)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主要标准和方法?
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人的内心深处的宗教需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分别说出它们各是哪一个宗教?(2)上述宗教中,最早产生的是哪一个?何地创立?(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宗教?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摘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根据哪部法律文件确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4分)材料二 图1人物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图2人物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材料三 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摘自《大国崛起》(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