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资料一:欧阳修为范仲淹作神道碑,记述他的生平和政绩,却未提到建设义庄的事。资料二:钱大昕在七律范文正公祠中有云:「义田遗泽尚如新,古貌依稀佛地人」,「未登宰相输琦弼,已到真儒继孟荀」。资料三:民国吴氏宗谱的家训有云:「子孙贵盛,家门之幸。当思范公,顾恤同姓。」请依据这三条资料,选出适当的叙述
E.这三段资料提供了有关范仲淹其人其事的丰富史料,但对于了解宋代义庄的发展颇嫌不足
三国时期,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交易」;自此时起至唐中叶,五百年间中国的钱币数量稀少,只能以绢、帛等实物取代。请问:这段期间中国钱币稀少的原因何在?
E.商业发达,交易开始使用银两及纸钞,铜币不重要
几位同学在讨论「汉唐时期关中地区的重要性」这个主题,发言热烈。那几位同学的发言较适当? ①甲生:我刚去过西安,感觉有些荒凉,关中的重要性可能是后世史家夸大其词的说法 ②乙生:秦、汉、周、隋、唐等朝都以关中为根据地,足以证明汉唐时期关中的重要性 ③丙生:关中虽然拥有强大武力,但地贫人稀,所以汉唐时期,关中必须不断向外征服 ④丁生:汉、唐时期,关中的经济仍然兴盛,为汉、唐奠立了统一盛世的重要经济基础 ⑤戊生:安史之乱以后,关中地区的经济已经逐渐衰退,到了宋代以后,地位急速下降
历史学者指出:「公元十世纪以前,黄河的水流基本上安稳而平静,而东汉至唐末,仅有四十个年分有决溢的记载;但唐末至近代,黄河大小决溢达一千五百余次,不再是一条安稳平静的大河。」从宏观的角度看,有关黄河的变化,下列解释何者妥适?
E.黄河的决堤是因农民与水争田,不断在河边修筑围田、圩田,破坏自然生态的结果
「农夫把水稻换成白银,以缴纳田赋;绸缎商人向妇女收购绸绢;男丁们检修圩田里的堤岸,以防范雨季来临。」这段文字最可能是在描述何时何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