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 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 (2)材料二中有A、B、C三条航线,哪一条是环球航行路线?率领这支环球航行船队的航海家是谁?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4)谈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并指出会议确立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失误是什么?(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为什么说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4)结合所学历史,回答中共的三代领导核心及形成这个核心的会议。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修建的?(2)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3)当时修建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纪念碑的存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读碑文谈谈你的感想。
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以“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也参与活动。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含义大致是指什么?(2)材料二的“旗帜”是指什么?回顾历史在中共七大上确立的全党的旗帜是什么?(3)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4)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1)人物篇: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二位人物的姓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①图一: 被誉为: ②图二: 被誉为: (2)探索篇:下面三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历史事实证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为此,同学们组织了一场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回答问题: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上述图片一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个历史事件中颁布的文件是什么?这个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④“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一首老歌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哪一方式?⑤图三显示安徽凤阳县农业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产生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⑥图一、图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建设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计划的重点是什么?(4)感悟篇: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回答:⑦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宋史》问题一:分析材料一,西汉至唐朝时期,我国的统治中心在哪一地区?问题二:唐朝时,我国商业繁荣,大城市数量多,其中哪一个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此城市在布局方面有何特点?问题三: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请简单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问题四: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