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一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
|
史料
|
出处
|
类别
|
文帝三年
|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
《汉书·文帝记》
|
生产和消费并贷
|
元狩三年
|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
《史记·平准书》
|
生产和消费并贷
|
本始四年
|
遣使者振贷困乏
|
《汉书·宣帝纪》
|
生产性借贷
|
地结三年
|
假田与贫民,贷种、食
|
《汉书·宣帝纪》
|
生产和消费并贷
|
初元元年
|
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
《汉书·元帝纪》
|
生产和消费并贷
|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
|
地区
|
事由
|
贷放措施
|
赈贷物
|
康熙三年
|
浙江海宁
|
刮飓风、修海塘
|
动款
|
货币
|
康熙五年
|
广东
|
旱灾
|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
谷物
|
康熙十年
|
淮扬
|
民饥
|
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
|
粮米
|
康熙三十七年
|
江南海州等九州县
|
水灾
|
发常平仓谷
|
谷
|
康熙四十二年
|
山东济南
|
水灾
|
免额赋、发帑金、截漕粮
|
钱、粮
|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材料三 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
——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为什么不被打破?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