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地理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691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沉寂了一年的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带着她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
材料二: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三: 2014年冬季到2015年春季,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

国际标准
海口
香港
南昌
北京
兰州
20
38
50
79
121
150

(1)根据材料描述分析我国东部地区PM10平均浓度分布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中提到,我国走出“霾”伏还需要巨大努力。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5年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