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12分)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1)这位“老人”是指谁?怎样评价他?(2)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记述材料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英勇地投入战斗,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到六七万人,使上海内外,交通断绝。请回答:(1)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初,斗争力量有什么变化?(2)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初,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3)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传单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口号(1)这些传单和口号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出现的?(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是什么口号?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为了救国,传统不断遭受批判、遭受毁灭;而为了激发爱国热情,传统又不断被神话、被夸张,让人爱得不着边际、不实在。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爱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爱的,真的少得可怜,我们甚至都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多爱自己一些……材料二:爱国,救国的动力;救国,新文化的目标;最后,当我们再也无法高举我们的民族标志——传统文化之时,我们发现存亡的危机仍然时刻存在。新文化,能给出一个爱国的理由吗?新文化,究竟在救国还是在卖国?如果,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一直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放弃来标榜新的文化,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消化的西方各种思潮来充饥、以填补人文生活中形成的空白,那么,我们必须像崔健呼喊的那样:从头再来!材料三: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材料五: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真答复。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请回答: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你怎么看待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赢得多数人的赞许”。用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举出实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材料二:“吾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语,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请回答:“共和招牌”的全称是什么?谁在执掌权力?国会大部分议员的出身如何?“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陈独秀要“诚心巩固”的“共和国体”指什么?材料二的局限性在何处?
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回答: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你了解陈独秀哪些主要事迹。陈独秀创办的刊物叫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当时年轻人为什么喜爱这个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