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20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曰锢智慧,其二害曰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发布上谕:乡试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经济特科之设,朝廷原期取英才,以备贤良之选,非为幸进之途开营谋之路。……夫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在戊戌年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的人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严复提出废八股的主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在教育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没有实现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