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46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把读书作为自己终生的功课
王东成
与读世间这部“无字之书”一样,读有字之书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也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构建、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文化素质。实践证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你告诉我你读了些什么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一个人,应该是书生气越少越好,因为书生气是幼稚;而书卷气越浓越好,因为书卷气是教养,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自然流露与体现。犹太人认为,读书是拯救他们民族的秘密之一。美国人每年人均读四十五本书;以色列人每年人均读六十五本书;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五本书。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我们是立国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大国啊。“耕读”,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读书的民族有未来,读书的个人有希望,有情趣和情怀。在时下浮躁、奢靡的文化氛围里,我们尤其应当谨记和实践石涛这样的叮嘱:“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人读书的状况对他的人格与事业有极大的影响:其优长与特色往往能够丰富其人格,促进其事业;其弱点与不足,则常常可能给他带来人格的缺陷和事业的缺憾。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成为一个革命家、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一生大量地、手不释卷地研读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这种学识恰恰有用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个人应该努力博览群书,以获得渊博的学识,构建美好的人格和深厚的素养。但是,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读书要有战略。相对来说,青少年读书,应当宽阔些、驳杂些,更多地采取“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态度和做法,以打下宽广些的基础。而走出青年时代,走出“初级阶段”,读书就当收敛些、精粹些,更多地采取“任凭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从一而终”的态度与做法,以建立稳定而巩固的“根据地”。这就叫“先打游击后攻城”(朱光潜),这就叫博与专、广与深的完美统一。     
(节选自《文化素养的有效建构》《光明日报》 2013年9月16日)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第一段意思的一项是(   )

A.读世间这部“无字之书”,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文化素质。
B.人最好不要有书生气,因为书生气是幼稚;人应有书卷气,因为书卷气是教养,书卷气越浓越好。
C.“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读书的个人有希望,读书的家庭有传承,读书的民族有未来。
D.“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作者引用石涛的诗目的是告诉人们要安贫乐道。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第二段意思的一项是(   )

A.“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状况对其人格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B.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其优长与特色丰富了毛泽东的人格,促进了毛泽东的事业。
C.毛泽东因为博览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所以成为了一个革命家、战略家。
D.开卷并非一定有益,读书不当也可能给人带来人格的缺陷和事业的缺憾。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五本书,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B.我们是立国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大国,“耕读”,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C.要想构建美好的人格和深厚的素养,努力博览群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D.“先打游击后攻城”,形象地说明了一般人的读书战略,即先博后专,先广后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把读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