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9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
倪方六
①“城镇化”近年来似乎成了一个热词。所谓“城镇化”,亦即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农村人”转为“城里人”的一个历史进程。中国作为世界上传统的农业大国,城镇化其实一直在进行之中。
②中国最早的“城里人”出现在何时?
③上查三代,现代的“城里人”大多是农村人。中国最早一批“城里人”出现于何时?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为,城里人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由于商品交易形成,出现了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商人,“城”“乡”首现分离,由此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波原始城镇化运动,即学术界所说的“城市革命”。
④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第一批“城里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距今至少4000年。根据对《史记》等史料记载的分析,当时应该有过多轮原始城镇化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场城镇化运动,应该是由夏禹主导的。他把全国划分为徐、冀、兖、青、扬、荆、豫、梁、雍等九个“州”级行政区。“九州”中的每一州都应该建有一个地区性中心城市。
⑤商朝因祖上分封于“商”这个地方而得名,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其灭夏前在财富上的原始积累,就是通过用“绣”这种纺织品与夏做粮食贸易完成的。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概念因此而来。
⑥古代第一轮城镇化高潮是在哪个时期?
⑦进入东周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都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镇数量剧增,古代中国的城镇化运动,因此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⑧这期间,城镇化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应该是齐国。齐国都城临淄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当时的临淄十分富有殷实,“GDP”应该远高于其他诸侯国城市。临淄城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更为有趣的是,那时齐国已有球迷一族,临淄因此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人类足球发源地。
⑨据《史记》《战国策》诸史书记载,齐国至少有大小城镇81个,以每城万户、每户5口人来算,平均每座城镇有5万常住人口,并不逊于现代县城规模,可见齐国城镇化程度之高。
⑩中国古人如何“农转非”?
⑾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城镇化进程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古代原则上是限制“农转非”的,这与人头税的收取和提倡农耕的“重农抑商”思想有直接关系。
⑿然而,古代的户籍制度同样浇不灭古代农村人进城的热情,特别是在饥荒年间,由于城里赈济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城里谋生,于是形成“流民”云集的情况。
⒀怎么处置这些没有户口的“流民”?各朝采取的措施并不一样。南宋朝廷一般是分别对待,积极救助,疏堵并用。一方面为“流民”建立临时户籍档案,发给其相当于现代的“暂住证”一样的“收执”,作为领取福利(钱、米等)的凭证,“流民”离开时销毁“收执”。另一方面接收“投资移民”,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转为“坊郭户”。
⒁因宋代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三年进行一次,当时一般三年办一次“农转非”。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户部曾上奏:“西北流寓之人候合当造簿年分推排施行。”一批“西北流寓之人”遂被划分户口等级,“农转非”成为“坊郭户”。
下列各项中,关于“商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
B.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的概念因此而来。
C.商人是随着商品交易形成而出现的,他们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中国最早的商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
D.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变化剧烈,城镇数量剧增,城里人越来越多,商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城镇化”,亦即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农村人”转为“城里人”的一个历史进程。
B.齐国城镇化程度很高,因为当时的齐国都城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十分富有殷实,城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C.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城镇数量剧增,因此迎来了古代中国城镇化运动的第一个高峰。
D.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为,城里人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

下列关于中国古人“农转非”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饥荒年间,城里赈济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城里谋生,于是形成“流民”云集的情况。这些流民“农转非”,在城里居住下来。
B.古代原则上是限制“农转非”的,这与人头税的收取和提倡农耕的“重农抑商”思想有直接关系。
C.宋代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三年进行一次,一般三年办一次“农转非”。“流民”被划分户口等级,有的“农转非”成为“坊郭户”。
D.对于城里的“流民”,南宋朝廷一般是分别对待,积极救助,疏堵并用。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转为“坊郭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