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1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l0万亿美元大关,但增速降为7.4%,是1990年以来最低,中国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认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任选其一),针对“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应如何履职。
材料一: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生:“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毒胶囊”等事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为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国家卫生部组织和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经过社会公示,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后于2012年6月12日正式实施。材料二:帮人民打好这场“保胃战”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某市一人大代表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征求市民的意见,向市人大提交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的议案,该提案引起了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将议案转发给了市卫生局、食品质量监督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并要求立即对全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整治。与此同时,该人大代表还多次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卫生部制定并向社会公示“规划”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为维护食品安全,该市的人大代表、人大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材料一:2009年与2011 年浙江省流动人口职业结构比较注:2011 年,从全国的统计数据看,其流出人口中,从事务工、经商、服务业和务农的流动人口比例分别为79.3%、10. 03%、7 . 8%和2. 4%。材料二:城镇化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带动着上百个产业部门几万种产品,因此,具有主导性地位。城镇化中的主要新产业集中于第三产业部门,具有低碳、低能耗等特点,这对于改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城镇化又是民生工程,既有利于协调城乡关系,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的安居、就业,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文明水平。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十二五”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浙江继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1)指出材料一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消费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6分)材料一 某校就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问题举办了一次讨论会,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发言。甲同学说:“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先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乙同学说:“要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材料二 2013年某省将加强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开展乡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免费开放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1)有人认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大力发展校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知识,结合乙同学的观点加以分析。(8分)(2)从方法论角度说明如何处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6分)(3)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各项措施的依据。
(26分)材料一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的《“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是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二是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三是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四是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实施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培育示范企业和园区。会议要求完善财税、金融、产业、投资、价格和收费政策,健全法规标准,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lO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14分)(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八大首提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原因。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的梦归根结底就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其内容就是民族的追求和人民的抱负。材料一 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公平正义、个人自由发展,被视为理想社会的核心标准。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GDP蝉联世界第二让中国初步实现了经济梦,“蛟龙”号让中国实现了深海梦……在个人发展方面,莫言实现了自己和国人的文学梦……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阳光照亮了现实,我们同样取得重大进步。但是,圆梦路上,尤其是在收入分配、教育均衡等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应不失清醒的头脑,努力前行。材料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2013年,中国领导人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传递“中国梦”的美好声音;五大洲政要来宾密集访华,高层互动引领国家关系健康发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官方、民间活动相继举行…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材料三 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 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1)圆梦的征程中,我国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正义。(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为“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努力,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0)(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