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