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天津年会上回答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Klaus Klemfeld提问时说:你们大家都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但对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的就业情况。我可以告诉你,截止到8月份,今年中国的城镇新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也就是说接近我们全年目标。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沙特石油公司总裁提问时说:你问了我一系列的挑战,所以逼得我只能说要宣战。我说要向污染宣战,就是我们要用决胜决战的信心、措施来治理污染。对中国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大气和土壤污染,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也关系到食品安全。所以,中国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这几个重要领域的污染进行宣战。材料三:关于经济增长,李总理重申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他认为7—8月份 疲软的发电量、信贷等数据是高基数,外部经济低迷以及内部深层次矛盾造成的正常调整,符合政府预期。只要就业不出问题(1-8月就业几乎完成全年任务),经济就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定向调控出现“新常态”。“新常态”下,政策重心向“促改革”转移,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将存量和增量货币引导至三农、小微和新兴产业,切实增强三农、小微和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1)阅读材料一,结合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2)阅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向污染宣战的理由?(3)阅读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三进行分析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君权至上,法自君出”、“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既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与措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对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3)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如果你就这一问题在班级演讲,请拟定你演讲的两个核心要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7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习近平指出,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加强与美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的意义。(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习主席关于中美关系看法的理解。(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中美人文交流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2014年9月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内容包括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非洲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材料一:“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多重因素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已是强弩之末,低端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地区逐步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李克强指出,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一带一路”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同时,“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保障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材料二: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宣布将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同时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这些获得APEC会议成员的一致同意,同许多经济体都有战略契合点。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正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反对“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从各国互助互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平等协商、相互尊重、携手共建现代丝绸之路和全球新秩序。(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什么会赢得APEC会议大多数成员国的广泛赞赏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