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图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纸质地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