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正对平行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移动(选填“向左”或“向右”)。(3)将凸透镜和蜡烛分别固定在“100”和“80”刻度线上,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 、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件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4)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法。(5)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理由: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 关系。(2)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此实验不能用家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家用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6)如果在乙图中像A'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如图13,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下图,则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填“甲”或“乙”)(3)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并且可推知当时当地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和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5)在同一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