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注释:①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1)这首诗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加以简析。(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加以分析。(3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哪些人生哲理,请概括表述。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20—21题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请简要概括画线句中的人物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上阕的主要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郑侍御谪闽中⑴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 行矣慎风波。【注释】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大都:大概。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 词的下片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4分)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