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一一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
(共20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无论是汉族封建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封建政权都有针对多民族国家的政策。因各民族发展水平不一,风俗习惯各异,而采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模式。问题(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叙述汉武帝、唐太宗、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管理各民族的措施。材料二:唐朝对民族上层的册封,实际上有册有封。具有不同的内涵。册,大多指册命,周边的汗国的国王或可汗;封,主要是封赐或主授少数民族酋跃以官爵。如果同时既赐官爵又承认或命之为,可合称为册封。问题(2) 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征,并指出能够实施这些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问题(3)中国古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主要政策是什么?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上述古代民族政策的本质不同?
(共16分)材料一:令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问题(1) 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问题(2) 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迎来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但被称为“夕阳西下时的最后一抹辉煌”。因为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很快由盛转衰,瞬间倒塌,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3)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材料二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该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还有大量的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使得到很多观众的喜好。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捷音”指哪一事件?康熙帝统治时期,阻碍国家统一的不利因素还有哪些?举例说明。(2)材料二能否作为史料来研究康熙帝?请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历史题材作品的认识? (3)从纵横联系的角度简要评价康熙皇帝。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 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关键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任何他喜爱的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材料三 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必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材料四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1)恩格斯曾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根据材料一论证恩格斯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利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3)有人根据材料三的表述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