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同学在缺少量筒和溢水杯的情况下,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排开液体 之间的关系。 ②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漏的步骤为 ,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E,则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写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
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4中像的性质和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请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 (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 ;(3)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 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 c乙。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 cm。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本次实验不能使用 温度计。(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2)水沸腾后,温度计液柱隐定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
某实验小组准备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请你在虚线框帮他们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2)请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连接好实验电路后,在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处。(4)经检查电路无误,闭合开关,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流为_______A。(5)经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该小组得到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对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