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以史为据是历史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历史学习也应从各类材料中得出对历史的认识。材料一方法一 解读地图方法二 辨析观点材料二 《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方法三 分析数据材料三 下列是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统计资料方法四 研读文献材料四 《毛泽东选集》节选(1)分析材料一前后有哪些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2)上述材料对1787年宪法持什么观点?结合所学阐明上述观点的依据。(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存在哪些问题?(4)请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任务将上述毛泽东著作进行阶段划分,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简述其相关阶段中共的成功探索。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共发生旱灾170次,水灾163次,虫灾55次,雹灾39次,霜冻18次,风灾31次,疫灾19次,牛疫19次,地震61次……。材料二 关于(中国古代)灾后救济状况,《周礼·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荒政”之名统之,即“(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三 朝廷下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五代时期灾害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指出我国古代灾害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述古代统治者的救灾措施,(不得摘抄原文)并指出“荒政”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简要说明理由。(3)依据材料三,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水患较少,而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民生一直是古今中外统治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民生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统治的安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材料二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自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材料四 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提出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2)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3)与封建统治者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有何发展并指出其思想来源。(4)根据材料四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材料二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四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材料五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2)材料五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章士钊《政本》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请回答:①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②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此后,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③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④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