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65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月文
周涛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   
③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⑤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宁静;“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⑤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⑥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须温热,撒一撮姜丝。要有一碟花生米,茴香豆更好;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⑦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越来越圆了,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⑧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能不羡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但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⑨不朽的诗传诵了千年,已化为月光中的一缕,因而那诗人的心思,千年以后,还鲜活着。真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⑩到这里,突然明白了:那轮月亮,那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全在那轮月亮的涵盖里,一句话,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⑾“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
(摘自200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把明月比作一个句号,这主要是因为圆月的形状与句号的形状相似。
B.第④段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一句中,“此”指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中秋节是静美的,而且不能放鞭炮。
C.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引用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使得文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
D.文章表面上主要是在描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写月亮文化,进而写中国的古老文化,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生命力。

E.第⑾段“‘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这一结尾巧借歌词来表达作者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 “这些……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
第⑩段中作者说“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明月文周涛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