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近6亿,其中有78%以上是通过手机上网的。2014年“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认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自己的网络发言负责,建议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引发了广泛争议。赞成实行网络实名制者认为:这可以防止网络自由滥用,是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反对实行网络实名制者认为:在我国对公民权利保障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实行网络实名制会导致公民信息泄露,同时还会影响公民对政府监督的积极性。结合材料,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2013年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事件,折射出创新激发的活力和文化改革的成果。“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掀起中国汉字书写热。不少专家认为,“汉字听写”类节目展现了手写汉字的魅力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唤起了中国人的汉字书写情怀,值得肯定。从韩国购买版权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后,赢得了几乎零差评的社会反馈。该节目将室内综艺升级为野外综艺,将虚假的“比惨”变成突出节目的记录性的真人秀。父子/女搭档真实、温馨的小清新情调,唤起了观众内心最温柔的情感。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你对“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这句话的理解。(2)请指出上述材料对我们文化创新的启示。
材料一:2013年12月18日,“中国网事·感动山东”十大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此次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评选网络正面典型,更好地宣传山东的先进典型人物,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和“四德工程”深入开展。(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举办,“中国网事·感动山东”十大网络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材料二:当前,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创作缺乏核心理论指导,文化信仰有所缺失;山寨乃至照抄照搬外国文化,不顾中国社会现实;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氛围差,缺失活力和自信等等。(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的问题。
2014年5月16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威海举行,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思想道德建设。我省各级高度重视,让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的过程真正成为了传播精神文明、引领道德风尚的过程,成为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联系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我省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依据。(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开展上述活动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启示。
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的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并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倡导了文明新风,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012年9月27日,在(论语)词句的诵读声中,主题为“文化圣地、共有家园”的“2012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0多年来,伐学作为国学的核心与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虽屡遭批判、排斤、挑战,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近代西方文明输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中儒家学说又发展到新的阶段,影响更为深远。材料二:孔子说:“是何言也!君子通于进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艳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丘其幸乎。”《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2)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