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①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②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孟子·吿子下》)【注】①造次:仓促,急迫。 ②乡:趋向。(1)在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概括。(2)为什么孟子会认为现在所谓的“良臣”是古人所谓的“民贼”?请简要分析。
下列语序调整后意义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1991上海)下列语序调整后意义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下面题中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佛来思节夫人发觉是一件代替品,她会怎样呢?怎样说呢?(a.她的朋友会被她当做一个贼吗?b.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做一个贼吗?)②她们本来被生活隔开,互相隔绝,(a. 现在她用热烈的言语把她们鼓动起来,b. 现在被她热烈的言语所鼓动)融成了一个整体。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在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改写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对主体与世界的关系、对人自身价值和人生存的意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大凡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真正的哲学”,都体现着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之精华,确实更体现着人文精神。但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本主义,因为这种观点是有害的。要求:用肯定判断的语句形式进行改写,改写后的句子应概括全段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