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认识和研究浮力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小华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发现乒乓球竖直上浮,这说明了什么?(2)小帅利用水、弹簧测力计和带有标记线的长方体物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的关系?并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3)小勇也用水做了上面的实验,还换用酒精和盐水做了下图的实验.则小勇的实验较小帅的实验有哪些优点?(写出两点)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 (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晨晨对“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复习总结,并制作了知识小卡片,请你帮晨晨完成知识卡片的空缺内容. 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是光的色散的实验装置,在原来器材的基础上再增加测量工具 ,还可以完成课本探究色光及红外线发热本领大小的实验.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小孔成像实验中总是成倒的 (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甲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白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B的外侧应该是 ,该光最显著的特性是 ;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的(选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 光(选填“红”或“蓝”).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四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四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四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表所示:
(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
如图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V=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请根据图表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AB= s、vAB=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