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最大的亮点就是收入分配改革要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是党在关键时期作出的科学决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领导密集下基层调研,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贴近实际和人民意愿。国务院将根据党的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表决,上升为国家意志。党领导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曾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与发展共存的历史。尽管包括强烈地震、暴风橫行、疾病肆虐等许多灾难已经过去百年之久,它们给我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依然在隐隐作痛。尽管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人类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然而,人类正是在灾难面前和与灾难的搏斗中,不断地步入更高的文明时代——因为地震,我们不断发明更好和更先进的预测和预报仪器;因为瘟疫,我们发明了一种又一种的疫苗和新药。我们深信,无论怎样的灾难,都不能令人类退缩。灾难只能令我们思考,赋予我们更高级的头脑和更坚强的毅力。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新的文明。(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类尚不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的原因。(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省会城市居民家庭各类投资产品配置 材料二:据调查,目前部分居民从未办理过任何商业保险,极少数居民准备将钱投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地下钱庄”;在投资之前或投资过程中向专业理财师咨询过的比例不足一半,而 “咨询并接受了建议”的比例只有27.6%,多数市民仍是凭自己的感觉或者朋友推荐进行投资。(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有人认为,投资股票就是选择风险,只有储蓄存款才能规避风险。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