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请回答:(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2分) (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发展异彩纷呈、各具魅力,并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任务一 梳理知识(1)将下列“上古文明对比表”补充完整。(每空2分,共16分)
(2)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到全盛时期的领导者是谁?(3)促使西亚的阿拉伯地区走向文明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中古欧洲地区出现的,直接为近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文明新因素是什么?(5)阿拉伯商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代世界各地区 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哪些?请各举一例。(6)通过你对古代文明的学习与以上探究,你得到了哪些新的感悟?
材料一:哥伦布说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材料二:见下图(说明:图一是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是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因是什么?他的首航起航地在哪个国家?(2)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3)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材料一:……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利;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由此奠定了英国 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材料三: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把材料一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你知道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在哪一文献当中得到体现的吗?(2)材料二中提到的《独立宣言》颁布于哪一年?起草人是谁?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3)材料三中的《人权宣言》是在哪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写出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4)材料中涉及的三部文献虽然出自不同的国家,但都反映了资产阶级什么样的共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