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共32分)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8分)(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8分)(4)新政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8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维护封建统治。提出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材料二: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材料三:他们要求驱除鞑虏,创立民国。材料四:他们要求民主和科学。请回答:(1)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2)他们分别领到了什么运动?(3)“他们”各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及相关战争。(2)材料一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七律》,1935年10月(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材料二:(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哪一个皇帝在位?(2)这次出使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困难?(4)此件历史大事有何重要作用?(5)我们要学习此人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