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下四个词语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新经济政策 计划经济 商品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材料四 在我第二次(1833~1835)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英国旅行家兰恩请回答:(1)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四阿里军事变革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
杨灏城在《埃及近代史》中说: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试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阿里审时度势,主张向西方寻找发展的出路,特别是建立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材料二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材料三 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身残废;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他又是怎样实践的?(2)据材料二、三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存在的问题。(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克思赞誉穆罕默德·阿里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英国旅行家兰恩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讲究的头巾”喻指什么?应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埃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始于1808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问题。回答:(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是什么?说明理由。(2)如何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