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中共的这一声明应发表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