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88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意外国公使驻京的消息传来,清廷大员一片怒斥,认为撼动国体,“从来外夷臣服中国”,来华朝贡均不许久留,允许外国公使驻京是“不修臣节”。咸丰皇帝则又强调外国公使驻京是只准暂住,而且“一切跪拜礼节,悉尊中国制度,不得携带眷属”;如果英、法两国以条约为依据一定坚持其公使常驻北京,则他们“必须更易中国衣冠”。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材料二  “和戎”,实际上就是维和——维持和局,这就是近代封建统治者推行的外交战略。……从奕诉、李鸿章、郭嵩焘到左宗棠、王韬等人差不多都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新特点,即他们不以夺取中国土地为目标,也无意推翻清王朝政权,……由于这个战略是在正确地分析了中外关系新特点之后提出的,为西方列强所能接受,也为中国统治阶级中的主流人物所能容纳,故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得以推行。
——陈显泗《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战略实施中的成与败》
材料三  “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之忧虑”,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真实写照。……《联合国宪章》的讨论中,针对其他大国的傲慢和偏见,中国代表广大中小国家提出了反对殖民主义传统、以公正平等的原则重建世界新秩序的建议;保障会员国的政治独立及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犯、依正义和国际法原则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等。中国的立场和行为反映了弱小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
——杨丹伟、陈一平《国际化进程中的民国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外冲突的实质并分析其根源。
(2)据材料二,分析晚清封疆大吏的“和戎”外交主张能为最高统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居大国地位”源自哪一战争的胜利?为何会出现“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之忧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意外国公使驻京的消息传来,清廷大员一片